未来医疗十大趋势
慢病高发,健康管理渐成趋势
建国以来,中国主要疾病谱变化显著,死亡率高发的疾病由以传染病为主过渡到慢性病为主。而中国传统的以治疗为主的诊疗模式也将会随着国家疾病谱变化而改变,未来以预防为主的诊疗模式可能更加贴合国情民情。
从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变化可以看出,恶性肿瘤和心脏病的死亡率基本上逐年上升;而呼吸系疾病的死亡率则下降较为明显;至于脑血管病和损伤中毒的死亡率基本保持不变。恶性肿瘤等慢性病死亡率高一方面跟国民饮食结构调整,环境变化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跟民众对肿瘤认识不足,就诊时已经处于晚期有关。目前针对公众的慢性病科普教育,健康管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未来中国的医疗模式可能会更侧重疾病预防,这不仅需要政府的在相关基础学科继续投入,还需要在全民科普方面加大投入。同时,民众也会逐步向着健康的生活方式过度,目前朋友圈“晒跑”就是例证,这也会吸引资本技术人才向“健康管理”概念行业聚集。未来,以预防为主的医疗模式,生活方式会更加普及。
养老产业待开发
我们先来看以下中国近30年人口构成数据。
数据表明:
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老年人口数量,即65岁以上人口数量快速增加,2014年,老年人数量占比已经超过10%。根据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很明显目前中国已经符合了“老龄化“社会的标准,而且未来人口老龄化趋势会加剧。而另一方面,青少年人口数量,即1-14岁人口快速下降,从1982年的3.4亿降到2014年的2.2亿。我们知道青少年人口数量决定了未来国家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由于前期人口政策的控制和生活成本的上升,导致目前青少年人口数量减少加快,未来人口平均年龄增大,老龄化趋势也会加剧。联合国曾作出预测,到本世纪中期,中国将有近5亿人口超过60岁,而这个数字将超过美国人口总数。
那么人口“老龄化“的中国在未来一定会加强对老年人身心健康以及养老问题的关注。目前国家养老产业供需矛盾突出,供给端资源配置畸形,需求端转化率低。现状与趋势如下:
首先目前养老机构不仅床位数不足,而且利用率也不足。根据民政部2014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目前国内各类养老床位数577.8万张,而2014年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3815万人,对应每千名65岁以上老年人床位数是41.8张,作为比较,美国40张左右,英国35张。因此养老机构床位数并不低,但是床位利用率不够。根据民政部2014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国内各类养老床位数577.8万张,而对应入住的老年人口318.4万人,入住率只有55.11%,空床率达到44.89%。因此,如何提供更人性化的养老服务,合理高效的满足社会养老需求,提高床位转化率是未来养老机构需要思考的问题。精准的定位,较高的服务质量会是养老机构需要注重的地方。
其次,老年护理人员的数量和服务质量也存在不足。按照护理人员与老年人比例3:1来推算,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公布,中国在2010年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数量已经达到3300万,这意味着至少需要1000万的护理人员。而目前中国护理从业人员不足百万,缺口达900万之多。而其中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的仅2万人,同时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有待提高,关于养老院职工虐待老人的案例层出不穷。因此,护理人员缺口极大,资质有待提高,未来护理人员教育培训机构数量会增加,市场规模会扩大。
除了物质层面的对医疗养老机构的要求之外,在精神层面,未来中国养老行业也会发生新的变化。目前中国空巢老人数量大,情感需求迫切需要满足。根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报告显示中国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其中,独居老人占总数10%,仅与配偶居住的占41.9%。因此未来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服务活动中心将会大量出现,包括托老所,养老院,护理院,文化活动中心等;同时,针对老年人的电视频道,报刊等文化传媒业务需求量也会增大;文化旅游业等都会是有前景的老年消费产业。